今日要闻 贸易指南 风险预警

要闻信息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下半年如何发力?

发布日期:2024-09-02数据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杂志浏览次数:3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明确提出“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强调制度型开放和放宽市场准入,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引进先进的生产要素。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出部署:要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促进利用外资企稳回升。要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要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去年11月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今年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9%,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增长11.2%。

深层次、系统性的改革与高水平、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何理解新征程上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哪些新的内涵?近日,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在接受采访时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从四个“更”来理解。

**,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的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推出了首张负面清单、首个单一窗口、首个自贸账户,很好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新征程上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就是要以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 为契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合规机制,塑造开放新优势,释放开放新红利。

第二,更加积极的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扩大自主开放和对*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是这次全会的新要求。比如,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自贸试验区、举办进博会等国际经贸合作平台,都是自主开放。新征程上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就是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更加积极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第三,更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开放。这次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比如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是创新前沿、是当前的新赛道,需要扩大开放合作,营造开放创新生态。商务工作在新征程上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就是要创造消费新场景,培育外贸新动能,擦亮“投资中国”品牌,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活动的“强磁场”。

第四,更好促进合作共赢的开放。这次全会强调,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各国面临的发展难题明显增多,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才是正确选择。新征程上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就是要把开放的蛋糕做大,把合作的清单拉长,全面参与世贸改革,壮大自贸“朋友圈”,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决定》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并从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自主开放等方面进行安排。对于接下来的开放方向,《决定》指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改革与开放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对外开放本身就是改革,开放对改革的促进与深化作用已经从*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倒逼机制,转变为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主动变革,实现开放和改革更好地良性互动,塑造我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开放提到了深化外贸、外资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其中,对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决定》从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方面作出安排。张晓涛认为,这些部署既强调制度创新,又注重开放的全面性,有对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趋势的关注,也有建设传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支持传统贸易的举措;同时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出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出口管制体系和贸易救济制度,体现了外贸领域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谈到应从哪些方面理解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在接受采访时称,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应当适应以服务业、服务贸易为重点领域开放发展的需要,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具体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开放促改革。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优化贸易促进平台,办好进博会、广交会、链博会等重大展会,推动我国从传统的要素比较优势向制度竞争优势转变。二是以开放促发展。通过外贸体制改革,为优质产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紧缺能源资源和农产品进口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和支持政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以开放促创新。促进外贸创新发展,为外贸新业态健康发展搭建完善的制度环境,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优化贸易结构,增强外贸发展动能。

以“减法”做足做实开放的“加法”

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制造业外资准入措施“清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

年初至今,我国已多次强调推动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 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提到,“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6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深化重点领域对外开放,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本次政治局会议延续这一表述。

服务业方面,要求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在6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措施后,相关政策已在陆续落地。7月11日,国务院同意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为6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在出境旅游业务、娱乐场所经营活动、演出经纪机构、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等领域,放宽外资投资限制。截止目前,我国已有11个省市被纳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除上述6个省会城市外,试点地区还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海南省。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利用外资规模有所下降,引发关注和讨论。对于下阶段如何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在8月2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商务部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同时发布2024年版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也就是说全国范围内制造业的限制措施要“清零”。同时,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对于当前吸引外资形势,朱冰表示,今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接近5000亿元,处在近十年来较高水平。外商投资是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1-5月,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764家,同比增长17.4%,延续较快增长的态势;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总体稳定。

现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包括全国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其中,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实现制造业清零。在全国版层面,依据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我国制造业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也只保留了两项,分别是“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

有业内专家认为,制造业领域开放限制清零将系统性增强“全生命周期”的准入政策,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府采购和投资等,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引导更多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重要的是要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外资政策,拓展保税维修新业态和新模式。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成熟市场潜在的加征关税、制裁等贸易壁垒,均可能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尤其是影响各国制造业的全球产业布局。

专家称,预计未来政策端将在扩大准入、投资促进、强化服务、优化环境、对接国际高标准等方面持续发力,引导全球资本聚焦我国制造业核心优势,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不断增强外资企业获得感,全面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打造国际**营商环境基础设施。

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

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光大证券认为,该项部署一方面强化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中坚地位,另一方面顺应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浪潮。

2023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便已经提出拓展中间品贸易。一方面,中间品市场规模大,中间品作为链接产业上下游的纽带,占全球货物贸易比重过半,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进出口中间品占比为61.1%;另一方面,中间品能起到稳定市场和巩固地位的作用,如果中间品供给发生中断或停滞,会给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造成严重冲击,加快发展中间品贸易能够拓宽销售渠道,进而开发一些非传统的、有市场的国家,扩大出口目的地。

绿色化、高端化的产品供给,进一步满足了全球消费者需求,为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力量。据国际能源署测算,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会达到4500万辆左右,相当于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中国产量的5倍。全球市场的消费升级需求和绿色发展需求,有望推动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品持续畅销。

今年6月份,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旨在拓展跨境电商出口,优化海外仓布局,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正不断激发外贸新动能,促进外贸“量稳质升”。2023年,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为代表的中国“新三样”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达到29.9%;今年5月,第135届广交会集中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成果,新产品新技术、绿色题材广受关注,订单成交踊跃。海关总署7月30日表示,目前正在研究推广跨境电商出口货物“先查验后装运”模式,以及扩大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试点范围等措施。

光大证券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保障,展望未来,绿色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全球对绿色技术和绿色低碳产品的需求将加速扩张,发展绿色贸易既是增强我国出口竞争力的途径,也是提升绿色产业链、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此次政治局会议重申要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0.03万亿元,同比增长7.2%。面对全球供应链脱钩断链的风险,积极推进出口结构调整、加强出海策略,“一带一路”始终是我国畅通国内外循环的重要平台。

土耳其前外交官、土耳其担保银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诺扬·罗拿(Noyan Rona)在接受采访时称,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交通要道,是连接欧亚的桥梁。他表示,近年来,土耳其大幅度提高了对铁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在土中两国领导人的积极推动下,中国铁道建设技术在土耳其业内逐渐得到好评,两国之间成功合作完成了土耳其两大城市间的高铁项目,中国铺设的高铁受到了土耳其人民的高度赞誉。“阿根廷和中国两国正在推动铁路和公路建设,升级和扩建港口设施,转向用水力、风能、太阳能等发电,铺设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和输水管道,建立水处理厂,建造住房等,这些都与‘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阿根廷前驻华大使牛望道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世界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逯新红在《经济日报》撰文称,在全球化遭遇逆风,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背景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推动全球发展、促进互联互通、增进各国人民福祉的关键力量。面对新阶段新要求,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确保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显得尤为重要,应从多个维度进行完善。

逯新红称,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应进一步优化项目规划与实施流程,引入多方参与的项目评估机制,确保项目符合经济可行性和社会环境可持续性要求;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元化融资平台;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推动跨国交通网络、能源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的无缝对接;加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推动跨境电商、智慧城市、远程教育等新兴领域合作,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应强化绿色机制基石,在项目规划实施中推广绿色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应用,构建国际认可的绿色标准体系,利用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工具加速绿色转型;加强5G、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构建数据共享与保护机制以确保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与合规,同时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立跨国科研平台和创新生态系统,为共建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多元化提供强大支撑。

光大证券认为,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中应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推动同更多国家商签自贸协定、投资保护协定;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高质量建设境外合作园区,把“一带一路”打造成造福各方、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文化交流 资源共享

留言成功后,负责人将会在24小时内答复您。

关闭
×

把想要咨询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留言告诉我们,我们将尽全力帮到您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