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形势简析及预测(2025年3月更新)
发布日期:2025-03-28数据来源:瀚闻资讯浏览次数:131
全球贸易概况
2025年1月,据估算,全球货物贸易规模达1.9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9%,复苏动能不足。滥征关税与供应链紊乱成为主要制约因素。主要经济体进口需求呈现分化:美国进口3253.0亿美元,增长24.6%,受关税前抢进口推动;欧盟进口2216.6亿美元,增长5.2%,复苏温和;日本进口677.9亿美元,增长8.8%,表现平稳;而英国、韩国和越南进口分别下降2.0%、6.2%和8.1%,需求疲软。
从对华贸易看,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依然稳固。美国自中国进口增长16.7%,占比降到13.5%(上年同期占比14.4%),韧性犹存;欧盟自中国进口增长15.9%,占比升至21.4%(上年同期占比19.4%),依赖加深;日本、英国自中国进口占比微升;韩国和越南虽有下降,但占比仍高,区域间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呈现动态性和复杂性特征。
我国贸易情况
2025年初,我国外贸呈现出韧性强、出口主导、贸易伙伴多元化、商品结构升级、价值链地位稳固和高科技产品表现突出等特点,凸显了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然而,进口下滑、传统产业出口转弱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总体趋势
2025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累计达9093.7亿美元,同比下降2.2%,低于预期。其中,出口金额5399.4亿美元,同比增长2.7%(预期增4.7%),进口金额3694.3亿美元,同比下降8.4%(预期降0.5%),贸易顺差扩大至1705.2亿美元。
近6个月数据显示,进口同比增速波动剧烈(分别为0.3%、-2.3%、-3.9%、1.0%、-16.4%、1.4%),而出口增速逐渐放缓(分别为2.4%、12.7%、6.7%、10.7%、6.0%、-2.0%)。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与国内需求的疲软正在影响外贸表现。
尽管出现短期波动,但近12个月的趋势显示出向上的韧性,外贸整体抗压能力较强。特别是,出口的稳健增长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尤其是机电产品领域的领先地位。
从地区看,广东外贸顺差3724.8亿美元,显示其出口导向经济的强劲动能;北京则出现3361.9亿美元逆差,反映消费型经济特征。
贸易伙伴与区域合作
从贸易伙伴看,东盟在进出口中均位居首位,且增速表现良好,RCEP等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推动了与东盟的贸易深化。此外,我国对一带一路64国和CPTPP成员出口分别增长3.3%和2.4%,显示多元化策略有效分散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尤其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
商品结构与价值链地位
2025年1-2月,机电产品出口2304.8亿美元,同比增长5.6%,占总出口42.7%。集成电路表现尤为突出,出口251.0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凸显中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鞋帽制品等出口分别下降4.5%、10.5%、16.5%,表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
从价值链看,初级、通用、专用等中间品出口分别增长22.8%、14.6%、1.6%,产业链循环依然顺畅。然而,耐用消费品出口下降5.6%,拉低总出口增速1.6个百分点,成为出口不及预期的重要影响因素,产业外迁压力增大。
贸易形势概况
宏观经济环境
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特朗普重启的关税政策引发市场波动,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但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通胀压力依然存在。2025年3月,美国制造业因关税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跌至49.8,重回萎缩区间。标普全球报告指出,企业成本以近两年*快速度上升,制造商将成本转嫁给客户,导致接收价格和支付价格指数大幅攀升。劳动力成本上涨与关税前的抢进口减少,进一步抑制了制造业订单增长。
全球其他经济体表现分化。欧盟经济复苏温和,但受美国钢铝关税冲击,供应链调整压力加大;日本经济稳定但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如越南则因出口放缓而承压。整体来看,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贸易壁垒与地缘政治风险成为主要拖累因素。
政策环境
特朗普第二任期进一步升级关税战,2025年2月1日,以“中国未有效遏制非法毒品”为由,对所有我国商品加征10%关税,3月3日升至20%。跨境电商方面,2月1日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额商品关税豁免,因执行困难短暂暂停我国包裹入境,后于2月5日恢复豁免,待商务部确认全面征收能力。他计划于4月2日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对等关税”,聚焦所谓“肮脏15”国家。此外,计划对购买委内瑞拉石油国家征收25%的“次级关税”,我国作为委内瑞拉石油主要买家,面临一定的风险。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进一步推高全球通胀预期,冲击供应链稳定性。
面对美国的全面遏制,我国以关税反制、资源出口管制及其他精准手段积极应对,维护国家利益与经济安全,彰显战略韧性与灵活性。此外,我国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率提升至4%)和消费提振措施(如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来支撑经济,政策工具箱储备仍然充足。
行业与产业链风险
随着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靴子落地,美国零售巨头们试图将压力甩向供应链彼端的我国供应商。仓储式零售商开市客(Costco)向中国供应商施压降价的消息,近日被英国《金融时报》曝光。与此同时,另一巨头沃尔玛(Walmart)因类似行为,已被中国商务部约谈。
台积电与英特尔的潜在合作引发技术保护担忧,台积电明确表示*新技术将留在台湾,以确保技术安全。中国作为全球半导体消费大国,需警惕供应链向美国转移的风险,尤其是在集成电路进口依赖度仍高的情况下。
美国对委内瑞拉石油的“次级关税”可能推高中国炼油成本,影响下游化工产业链。
面临的机遇
我国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突破为外贸注入新动能。以DeepSeek等国产AI技术为代表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推动了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突破有望优化外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并在全球市场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2025年,科技驱动的产业升级将成为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面对逆全球化,我国坚持多边主义,通过RCEP和“一带一路”深化与东盟及新兴市场合作。此外,中日韩合作重获生机,三国外长于3月22日在东京会晤,讨论增进相互理解与推动未来合作,旨在共同应对特朗普关税威胁及其对全球贸易体系的冲击。作为对美出口依赖度较高的经济体,中日韩寻求通过经贸合作稳定亚洲供应链。此次会晤标志着三国关系的重大转变,有望推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为中国外贸开拓多元化市场提供新机遇。
我国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并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25年,通过降准降息、扩大财政赤字等政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改善,创新活力得以释放。在外贸领域,相关民营企业有望借此机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尤其是在出口导向型产业中占据更大份额。
外贸预测
展望2025年3月外贸走势,ETS模型显示,按美元计,预计3月进出口总值在5172.6亿美元附近,较上年同期增长3.6%左右,其中出口可能增长7.2%、进口可能下降1.0%。参考来看,Prophet模型显示,按美元计,预计3月进出口增长1.0%,其中出口可能增长4.1%、进口可能下降2.9%;LightGBM模型显示,预计3月进出口下降1.2%,其中出口下降0.3%、进口下降6.7%。不同模型间分歧较大,反映不确定性,取平均值的话,预计进出口增长1.1%,出口增长3.7%,进口下降3.5%。
结论与展望
当前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的复杂性为我国外贸带来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贸易壁垒上升压缩了外需空间;另一方面,我国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区域合作深化,展现出较强的经济韧性。行业层面,电动车与科技产业成为增长亮点,但传统制造业和供应链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未来,我国需在以下方面发力: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升级,降低对外部中间品的依赖,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二是深化与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优化出口市场结构;三是灵活应对美国关税政策,通过多边谈判和市场多元化减轻冲击。只有在政策支持与产业调整的协同下,中国外贸才能在全球变局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瀚闻资讯
- 上一篇: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争创新优势
- 下一篇:习近平会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