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到马达加斯加,荔枝串起中非合作丰收链
发布日期:2025-08-11数据来源:国际商报浏览次数:97
从岭南至长安,不过一千余公里的距离,却要穷尽一切办法才能及时抵达——在近期热播剧《长安的荔枝》中,如何让岭南的新鲜荔枝及时成为“长安的荔枝”,这一情节生动曲折、扣人心弦。如今,岭南的新鲜荔枝不出两日便可从广东走向全国。源自中国的荔枝更是早已走出岭南、扎根海外,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它不仅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农民就业增收的“致富果”,更成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的鲜活缩影。
早在200多年前,原产中国广东的荔枝便漂洋过海,以马达加斯加为起点踏上非洲大陆,后来又陆续在毛里求斯、南非、卢旺达等区域落地生根,渐渐成为许多非洲国家的重要经济作物。但受限于落后的种植技术,马达加斯加产出的荔枝一度肉薄核大、味道酸涩,严重影响其市场销量。
2017年,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团队受邀在马达加斯加进行考察调研时,根据当地气候与地理特点,专门为当地荔枝种植户编写了一本技术指导手册。随后数年,该团队多次前往马达加斯加,对当地荔枝种植户进行开垦苗圃、优化育苗方面的指导,传授嫁接等种植技术。在中国专家团队的帮助下,马达加斯加荔枝迎来连年丰收。目前,马达加斯加每年荔枝产量为6万~8万吨,其中50%出口到欧洲。
在位于非洲大陆南端的南非,一颗颗荔枝也因中非合作而更加香甜可口。2000年6月,由国际园艺学会、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届国际荔枝龙眼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此后的25年间,华南农业大学与南非农业研究委员会以荔枝为纽带,开启一段跨越大洋的合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南非荔枝生产面积已达1700公顷,产量稳定在6000~10000吨,70%用于出口。
“我们希望借助中国的科研力量培育更耐旱、高产的新品种。”南非农业研究委员会热带与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雷吉娜·克朗杰表示,“我相信,作为金砖国家成员,在政府的支持下,机构间合作将更为顺畅。”
中国荔枝扎根非洲正是中非经贸合作走深走实的生动注脚。近年来,中国持续面向非洲国家扩大市场开放,积极推动非洲优质产品对华出口,为非洲国家共享发展机遇拓展了空间。自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不久前,中方宣布,愿通过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实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举措,同时为非洲*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提供更多便利。此外,中方还为非洲展商参与进博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创造条件,为非洲特色产品对接世界市场搭建桥梁。
借助中国开放平台,辣度是普通干辣椒4倍以上的卢旺达干辣椒也同非洲荔枝一样走向全球。
卢旺达干辣椒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至2018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漫步在各国商品琳琅满目的“四叶草”中,**次来到中国的卢旺达加绍拉农场总经理迪厄多内·图瓦希尔瓦敏锐地捕捉到中国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在2019年举行的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首次来到中国的卢旺达干辣椒便赢得中国企业的采购意向。此后卢方向中国提出干辣椒出口申请。2021年,中卢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干辣椒贸易的双边议定书。同年8月,首批输华的卢旺达干辣椒运抵中国,卢旺达成为首个向中国出口干辣椒的非洲国家。
2024年,湖南现代农业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与加绍拉农场公司联合启动卢旺达—湖南辣椒产业示范项目,以“订单农业”的形式共同探索更大规模、可持续的合作路径。据悉,该合作项目覆盖了从选址、育苗、种植到采收、加工、出口的辣椒产业链全部环节。在此新模式下,中国企业从源头介入辣椒的种植、加工和贸易全链条,派遣专家帮助当地农户提升种植技术,通过人才技术输出与标准管控提高产量和稳定性,助力当地辣椒产业化发展,推动卢旺达辣椒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中国合作伙伴协助我们完善了基础设施,例如建设冷库以延长辣椒的储存时间,提供干燥设备,同时还帮助我们扩大种植面积。”迪厄多内·图瓦希尔瓦说。据介绍,100公顷的辣椒示范园,在首个产季内逐批向中国出口200吨干辣椒。这项合作也为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创造了新机遇,目前农场有15名员工,在辣椒采摘季还雇用了上千名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