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贸易指南 风险预警

今日要闻

共建“一带一路”上 中非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发布日期:2025-03-18数据来源:国际商报浏览次数:122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历经十二载春秋,已结出累累硕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非洲各共建国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相较过去十余年,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出现深刻变化,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与风险。

非洲基础薄弱与治理能力不足。非洲多项发展指标脆弱,根本原因在于发展基础薄弱。一是工业化基础薄弱使非洲国家经济缺乏有力支撑。工业化基础包括基础设施、技术和人力资源以及有利的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而许多非洲国家在这些方面都存在缺陷,例如基础设施不足、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人才流失等问题。出口方面,由于缺乏实力雄厚的工业基础,非洲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往往扮演着原材料出口的角色,这使它们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进口方面,由于工业化水平低,非洲国家靠自身往往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需要依赖进口外国工业制造品,导致贸易赤字和外部依赖性增加。此外,工业化基础偏弱也意味着非洲国家的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活动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或部门,缺乏多样性和韧性。这使得经济更容易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增加了经济波动和不稳定性的风险。二是国家治理能力不足难以保障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非洲国家频繁爆发暴力冲突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族群问题、资源争夺以及相对剥夺感等是根本动因,而国家治理能力的高低是保障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一环。非洲普遍治理能力不足表现在政府机构的不完善、官僚腐败、法治不健全、社会服务不足以及政治制度的脆弱等方面。而腐败是许多非洲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投资环境恶化以及社会不满情绪增加,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合法性和效率,还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此外,殖民遗产和西方干涉下的非本土化政治制度并不健全,导致一系列副作用,表现为不正当政治竞争、选举舞弊和暴力冲突等问题,进一步使政治动荡、社会不稳定性加剧。

传统对非投融资机制缺乏活力。非洲融资面临困境且债务问题日益严重, 这反映出在传统单一的投融资模式下借贷国的效益转化存在阻碍。一是传统投融资模式资金汲取能力有限。非洲国家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项目、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但目前中国对非投融资面临较大缺口,传统政府主导的投融资项目无法满足全部需求。这是因为传统政府投融资模式往往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停留在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上,无法充分满足项目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例如政府主要依赖税收和债务等传统渠道来筹集资金,但这些渠道的资金规模有限,难以满足非洲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需求。二是传统投融资合作可持续性较差。传统投融资项目往往受到官僚体制和管理不善的影响,决策效率低下,审批流程烦琐,项目推进缓慢,出现腐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此外,由于缺乏商业资本的进入,投资项目的盈利动机弱化,对当地商业化管理能力的培养不足,进而导致技术和知识无法有效地传承给当地人员,后续项目运营的效益低下、可持续性不足。项目完工后运营和效益转化路径瘫痪,造成停工停产进而导致收入减少或资产无法充分利用,投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三是传统投融资债务转化通道闭塞。大工程、大投入的传统投资开发模式极易造成主权债务加速累积甚至违约,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进行债务重组。然而,与个人和企业情况不同的是,主权国家债务偿还方式和转化路径狭窄,目前不存在可以出面促使债务人与其债权人解决偿债问题的主权国家破产法院,重组结果往往代价高昂。传统政府投融资缺乏市场运作下的债务避险和分流转化通道,非洲债务国依靠单一政府还债渠道很难做到提前预防和化解债务问题,导致主权信用评级降低。

围绕非洲的地缘博弈加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非洲成为各国在国际结构转型背景下新的地缘政治焦点。一方面,非洲的国际地位日益重要。经济方面,非洲已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布局。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战略位置,在全球能源供应、粮食安全和海洋航运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这使得非洲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此外,非洲地区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这吸引了大量的制造业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非洲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竞争力。话语权方面,非洲国家的代表性和影响力逐渐扩大。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集团的一部分,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国际合作日益增多,具体表现在对全球议题如气候变化、贸易、发展援助等领域的参与度增加。同时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日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殖民国家,而是全面重视与各大国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如与新兴经济体、亚洲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紧张局势下围绕非洲地缘博弈加剧。目前局部地区安全风险升级,如俄乌、巴以冲突持续不断,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仍然存在,南海地区的争端也时有发生。与此同时,世界上一些主要经济体之间存在贸易摩擦和经济纷争,这些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给世界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各国神经紧绷、极度敏感。在此背景下,各国围绕非洲加快展开地缘争夺。政治战略上,世界范围内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非洲地区作为联合国“票仓”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各大国重新调整地缘政治布局的重要一环。供应链安全上,非洲是全球*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来源地之一,各国加紧同非洲国家接触,在非洲开展矿产原材料供应链布局。数字规则上,非洲作为一个经济增长潜力和市场规模巨大的地区,大国争相在非洲强化推广数字规则标准。各大国通过与非洲国家签订贸易协定、提供投资和援助等方式,竞相加强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争夺数字市场份额和资源,塑造非洲数字生态系统。

在新的全球形势下,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确实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风险,这不仅对中非合作的坚韧性和稳健性构成了严峻考验,也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也为新阶段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了新的路径,指明了新的方向。展望未来,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将继续拓展新空间、迎接新任务,为非洲各共建国家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福祉,同时为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宋微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永晴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

来源:国际商报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化交流 资源共享

留言成功后,负责人将会在24小时内答复您。

关闭
×

把想要咨询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留言告诉我们,我们将尽全力帮到您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