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一下,下半年全球经济怎么走
发布日期:2025-07-10数据来源:国际商报浏览次数:47
国际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叠加主要经济体政策不确定性攀升,进入2025年下半年,全球经济或将面临更多下行压力。那么,主要经济体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增长放缓 经济不确定性犹存
□ 本报记者 孙 楠
在通胀高企与降息预期之间,在政策反复与关税反噬当中,下半年美国经济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走势如何?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下半年,美国经济的结构性制约可能进一步加剧,主要体现在:
一是政策不确定性增加。贸易政策、税改方案的反复调整,以及政府部门协调不足,导致企业观望情绪浓厚,投资和消费意愿下降。二是金融环境持续收紧。利率维持高位,银行信贷收缩,企业融资成本上升,限制了私人部门的杠杆扩张空间。三是市场预期混乱。政策摇摆削弱了市场信心,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放缓,资本市场波动加剧。
尽管当前美国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仍具韧性,经济衰退风险有所降低,但中金研究的分析亦指出,美国经济增长动能边际减弱,叠加关税因素可能使通胀保持一定韧性。
就美国经济增长动能边际减弱的研判,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向国际商报记者解读说,美国的关税政策自相矛盾。关税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导致美联储不敢轻举妄动,踌躇不前。这是无助于美国经济的,难以令其恢复正常的增长秩序。美国经济一季度已经环比下降0.2%。接下来,关税引发的贸易争端还会进一步反噬美国经济,令其动能不足。二季度、三季度恐怕增速还会有所下降。
华泰证券研究所的分析也认为美国经济前景潜藏着诸多“危机”。该机构分析认为,随着关税政策“碰壁”、财政再度开启宽松模式,美国经济有可能避免衰退。但美国经济依旧危机四伏。从金融角度看,因产出缺口增加、资产价格和政府杠杆高企、美元资产全球吸引力下降的趋势明显,长期国债利率攀升将很快反噬财政扩张的效果。悲观情形下,美债利率无序上升的紧缩效应可能大于财政宽松的扩张效应。
程实预计,2025年美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1.4%,但下半年可能进一步放缓,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同比增长1.2%和0.9%。核心通胀可能升至3%,失业率或达4.4%。华泰证券预判,美国内需(消费+投资)季环比折年增速在二季度、三季度回落至-2.4%、-0.9%,四季度有望回升至1.1%。
欧元区:承压前行 宽松政策难改命途
□ 本报记者 孙 楠
欧元区经济似乎稍显乐观,其在2025年上半年呈复苏态势。但下半年,通胀压力、内部结构性痼疾与外部因素仍然深刻影响着这一区域的命运。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对于欧元区而言,财政刺激难掩增长疲软的长期困境。尽管欧元区采取了财政扩张政策,但受外部需求疲软和内部结构性问题影响,经济增长仍然低迷。主要挑战包括: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生产率增长缓慢;部分国家债务问题仍未解决,财政刺激可能加剧债务风险;虽然欧洲央行已降息,但宽松政策对经济的提振作用有限。
就欧洲经济面临的挑战,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补充说,欧洲经济早先遭受俄乌冲突的影响,输入性通胀导致油价和物价高企,同时又有难民涌入的冲击,整体而言其产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产业竞争力不断弱化是严峻的现实。对于欧洲来说,今年下半年仍然面临多种挑战,其经济会继续承压前行。
就欧洲经济的增长动能,中金研究的判断稍显乐观。该机构认为欧美增长差收窄,德国财政扩张与欧盟国防开支增加有望提振市场信心。但该机构也指出,欧洲经济的风险点依然存在:若全球风险偏好未能回升,企业盈利能力或受到进一步制约。
程实分析,预计2025年下半年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8%,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环比增长0.8%和0.9%。
韩国:急修内功 外部制约难以消除
□ 本报记者 张 博
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于6月4日宣誓就职后,随即签署行政命令成立“紧急经济应对小组”,释放出聚焦经济复苏的明确信号。分析指出,在财政货币协同宽松的推动下,韩国经济显现复苏动能,但增长预期下调与债务风险攀升凸显复苏基础的脆弱性。
商务部研究院学者王清晨向国际商报记者指出,成立“紧急经济应对小组”这一举措“充分体现出李在明将恢复民生与振兴经济作为施政首要任务的坚定决心”。6月19日,韩国国务会议审议通过20.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53亿元)的补充预算案,使政府总支出突破700万亿韩元。王清晨表示,扩大政府开支是韩国政府振兴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此外韩国政府还推出了向全民发放消费补贴等直接刺激政策。“随着一系列经济提振措施的集中出台,韩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较大可能呈现复苏势头。”王清晨强调。
货币政策层面,韩国央行自2024年10月开启降息周期以来,已连续四次降息至2.5%。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7月1日强调,当前仍处于宽松政策周期,将密切关注金融市场稳定。高盛集团的分析报告指出,韩国央行推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财政政策的效能缺口,预计2025年年底政策利率可能进一步降至2.25%。
政策协同效应推动资本市场率先反应,韩国KOSPI指数6月下旬突破3000点,创两年半以来新高,反映市场对财政刺激持续加码的预期。但实体经济数据显露出压力:韩国央行早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季度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意外出现0.2%的环比萎缩。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在5月16日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中将韩国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0.8%,这是韩国权威智库首次作出增速跌破1%的预测。
与此同时,韩国政府6月23日向国会提交的二次追加预算案显示,因年内两次追加预算,国家债务占GDP比重预计2026年突破50%,较此前规划的2028年提前两年。王清晨亦提醒,增加政府预算效果尚待评估,“也要考虑到,一旦增长效果不及预期,伴随政府赤字增加、财政转圜空间变小,韩国经济恐仍面临较大压力”。
展望下半年,韩国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仍需时间检验,全球需求复苏节奏及债务风险演变等变量同样影响着韩国下半年经济走势。
日本:短期逆风 长期发展危中有机
□ 本报记者 孙 楠
宣布告别负利率政策,意欲挥别通缩时代,日本政府开始着手“促进中小微企业工资改善五年计划”,推动“地方振兴2.0”计划,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等。下半年,日本经济能否冲破内外部“不确定性”的藩篱,逆风翻盘?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分析,日本央行已逐步退出负利率政策,但就内部因素而言,其经济增长仍受制于内需疲软、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就整体而言,日本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经济增长依赖财政刺激,但政府债务高企,可持续性存疑;全球贸易链重构冲击日本出口,政策调整空间有限;金融系统稳定性面临挑战,融资成本可能剧烈波动。
商务部研究院学者王清晨向国际商报记者阐述了日本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指出,根据日本综合研究所有限公司(JRI)的数据,日本前两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负增长0.7和0.5个百分点,而在下半年有望转为正增长。在通胀持续升温和米价飙涨的背景下,石破茂政府着手实施旨在跑赢通胀的“促进中小微企业工资改善五年计划”,并推动“地方振兴2.0”计划。石破茂政府经济政策预计将对下半年日本经济增长产生正面效果。但受困于劳动力缺口和较高的通胀水平,日本中长期经济仍面临较大困难。
日本今年遭遇了美国单边关税措施,关税叠加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将对该国对美贸易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不明朗也势必削弱其海外市场的增长和收益。此外,中东地区冲突升级,能源价格上涨也将增加日本的生产成本并造成输入性通胀。
日本经济面临的机遇亦值得关注。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门一致同意就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行讨论,对华经贸关系是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日本也重视在新兴领域发掘经济增长潜力,落实了“投资性国家”计划,加大对初创科技企业和先进科学技术的投资力度。
中金研究则锚定具备风向标意义的日元资产走势,从近景和远景两方面作出研判。该机构分析指出,日本经济短期逆风,长期仍具吸引力。日本经济短期的压制因素:弱美元环境不利于海外收入占比较高的日企。日本国内经济数据尚未显著改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但从长期而言,日元资产估值处于历史中性水平,相对其他市场具有性价比。
据此,程实预计,日本三季度和四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0.6%和0.1%。
新兴市场:分化加剧 各经济体苦乐不均
□ 本报记者 孙 楠
因经济结构、体量等因素的差异以及相近的外部环境变化,下半年新兴经济体恐怕是苦乐不均。
下半年,新兴市场经济体依旧面临内外双重压力。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分析,就外部压力而言,全球高利率环境加大债务负担,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供应链布局。就内部压力而言,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有限,部分国家产业升级滞后,经济增长依赖结构性改革。
但下半年新兴市场亦面临一定的利好因素。中金研究的分析指出,美国货币政策将延续宽松,美联储降息预期或弱化美元,全球资金再平衡或带来外资回流机会。
中金研究也提醒,市场风险偏好虽小幅改善,但程度有限,高美债利率仍压制相关国家的资产估值。
就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联合国近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2025年下半年,东亚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经济体,由于与美国的贸易联系紧密,预计受关税影响*大。小型和脆弱经济体在双边贸易谈判中的讨价还价能力有限,将面临贸易收入下降、创造就业减少和增长放缓的问题。
该报告指出,许多发展中国家还面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疲软的挑战。非洲的经济增长仍受贸易局势紧张、关键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等因素制约,但得益于消费和政府支出的韧性,印度仍是增长*快的大型经济体之一。
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的数据则丰富、立体地展现了趋势变化。世界银行的报告曾预测,到2025年,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俄罗斯将占全球经济增长总量的一半以上。这一趋势在2025年下半年仍可能延续,尤其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预计将继续引领全球增长。经合组织(OECD)的预测也支持这一观点,认为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在2025年和2026年仍将是增长*快的经济体之一。
世界银行此前预测,2025年国际货币体系将呈现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格局。然而,2025年下半年,美联储降息的不确定性、美元走弱以及新兴市场融资条件收紧,可能影响部分经济体的金融稳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5年4月下调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预期,指出偿债压力和高利率环境可能限制其增长潜力。
世界银行强调,2025年下半年,新兴经济体需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如金融、社会部门改革,以应对增长瓶颈。
世界银行还预计,受益于制造业竞争力和国内需求,亚洲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预计将保持增速。拉美新兴经济体(如墨西哥、巴西)增长相对滞后,部分新兴经济体(如墨西哥)甚至可能陷入萎缩。
程实研判,2025年下半年,新兴经济体将更依赖区域合作(如东盟、拉美一体化)和内部改革来应对挑战。增长表现将因国家而异,具备人口红利、财政纪律和制度稳定的经济体可能更具韧性。